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标题: 陈愉:我从一个四岁的跨性别者身上学到了什幺 [打印本页]

作者: 经年°remin    时间: 2016-11-1 01:33 PM
标题: 陈愉:我从一个四岁的跨性别者身上学到了什幺




作者/陈愉


  我从一个四岁的跨性别者身上学到了什幺?

  上周,朋友圈中的一位母亲发给了我们这样一封信:我们的儿子经常穿他姐姐的衣服,我们本以为这只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暂时的阶段。但是最近,他在这点上越来越坚持:他是一个女孩。通过与家庭成员和咨询师漫长的讨论,我们决定尊重孩子的愿望。从今以后,我们将以‘她’称呼我们的孩子,并且改用她自己选的女性化的名字。希望大家支持我们这样的决定

  我读到这封邮件感到很吃惊:什幺?一个四岁的孩子竟然也可以成为跨性别者!

  如何定义你自己?性别重要吗?

  性别在我们的身份认同中非常重要,是我们在看到一个人时最先注意到的事情。





  美国流行文化史上最有名的挑战传统性别观念的人之一,便是美国着名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又称为”SNL”)的Pat”。由于翻译很容易丢失娱乐节目的精髓,这档美国的节目可能在中国并没有非常火爆,但是这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综艺娱乐节目,从1975年一直火到现在。这个节目曾对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Sarah Palin)大肆嘲讽,以至于她在总统竞选中的民意支持率骤跌16%,有人认为这对奥巴马最终当选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足见这档节目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多幺至关重要。

  Pat这位性别模糊的Pat”角色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登上周六夜现场”的,直到现在讨论到美国的性别问题时,这个角色还经常被提起。Pat” 这个名字既可以是女性名Patricia”的缩写,也可以是男性名Patrick”的缩写。Pat留着短发,戴着厚厚的眼镜,身材像个土豆。

  在以瘦美为主流的好莱坞,Pat简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无论是男是女,他或她都又胖又丑。于是,没有人真正喜欢或者尊重Pat,甚至没人真正在意Pat。但是每一个人——无论是现场的观众还是屏幕前的我们——看到Pat后第一反应都是想知道,Pat到底是男是女?

  每一集周六夜现场都会邀请一位名人嘉宾来和Pat互动,嘉宾将使出浑身解数拐弯抹角地打探Pat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当然,直接问是不可以的,那样未免过分粗鲁。而Pat则是一如既往的以模棱两可的答案来应对,让大家始终难以确定其性别。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Pat一直是美国流行文化中性别模糊的终极象征。如果你对美国人提起Pat这个名字,他们有可能会心一笑,并提出那个经典问题:Pat到底是他还是她??

  Pat不但性别模糊,而且风格怪异并不是一个巧合。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的主流媒体并没有准备好迎接一个性别模糊同时又优雅美丽的形象。

  然而,Pat现象最有趣——也是最具深远意义的一点是——实际上真正可笑的人是我们,是广大的观众。我们体内存在着一种难以觉察的强烈倾向,要将遇到的所有人快速贴上我们容易理解的标签。

  在综艺节目之外的现实世界中,这种强大的倾向有时会导致仇视,虐待,甚至杀害难以归类的非主流群体。

  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社会对于同性恋婚姻的接纳程度有了巨大提升。下一个亟待关注的民事权利问题就落到了对跨性别者的接纳与尊重。

  性别是什幺?

  实话说,我之前并没有仔细考虑过性别认同这个问题。在收到这封邮件之前,我并不认识任何跨性别者。但是现在我希望能以最佳的方式去消化这件事情,并且希望能够以最佳的方式解释给我6岁和4岁的两个小女儿听。

  于是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领域。分享一下我如今的看法:

  生理性别是你生下来被分配好的。医生喵一眼宝宝,然后说是男孩!”或者是女孩!”,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说不确定!”。性别认同则是人们对自己性别的内在感知。多数的孩子到四岁就会对他们的性别形成一个稳定的认同。多数情况下,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是一致的,但总有例外。当这两者不一致时,在众人的目光中坚持自己的性别认同,很可能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很多跨性别者终其一生都被边缘化,成为大众偏见的受害者。将近50%的跨性别者曾一度试图自杀。

  做最勇敢最棒的自己

  当我想起我朋友的小宝贝时,当我回想起Pat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个试图不被骚扰,正常生活的人。他们所要求的,不过是每个人类都应该拥有的基本的尊严和尊重。

  我希望每个人的价值都被尊重,社会充满了爱与共情而不是仇视与冷酷。难道你不这样希望吗?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和我的女儿们谈论这件事情时,她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小伙伴的变化。 首先我们谈到了作为朋友就要接纳彼此的不同。她们两个孩子就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她们看起来像是白人但其实有一半的中国血统,并且会说普通话。接着我们说到了他们的朋友也是与众不同的,虽然她身体是一个小男孩,但是她内心是一个小女孩。我的大女儿觉得她们的朋友很特别,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女孩儿有男孩的身体。后来我问她们在这件事上还有没有任何问题想问,她们表示唯一担心的是可能一下子不小心叫了朋友原来的男孩名字。我告诉她们,她们的小伙伴应该会理解的,但她们应该努力尽早习惯叫她的新名字。

  我写《30岁前别结婚》的那一年,是生活给我的一个非常棒的礼物。在那段时间中,我得以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在现今社会做一个女人意味着什幺?而我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做一个女人意味着学着逐渐变成最好最勇敢的自己。而这将会是一生的旅程。

  我为这个四岁的小姑娘感到骄傲,她如此年轻就已经鼓起勇气努力向自己和这个世界宣告她是谁 ,她要过什幺样的生活才会开心。很多年长她几十岁的女人都没有学会这样做。我也为她的父母感到骄傲,因为他们支持自己的孩子表达真正的自我。

  从前,我们习惯在大银幕上看到异性恋,白种人,男英雄;而我希望在这个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主流媒体能逐渐让更多不一样的人有机会来表达他们的独特与美好。我希望媒体能够如实地反映世界上每个角落风格迥异而又真实多彩的生活。

  我有一个梦想:在Pat现象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后,我希望我们的影视作品能够更多地展现性别模糊的人身上的美。也许这种美好的新媒体形式,将帮助我们扫除社会上既有的偏见和仇视。

  也许你会问,这个梦想是不是太遥不可及了?

  我的回答是:敢想敢为,则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作者/陈愉。美籍华裔,洛杉矶市前副市长,畅销书《30岁前别结婚》的作者。






欢迎光临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http://ourau.com/australia/)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