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标题: 话说狮子糕 [打印本页]

作者: 菲薄的青春VVI    时间: 2016-11-1 02:22 PM
标题: 话说狮子糕
话说狮子糕 (作者:李北红 内蒙古包头市)


冰箱里放着两封西充狮子糕,哥说确实不是什幺好东西,但它是李前昭堂妹送来的,是人家一片心意。这是我们家乡人民的习惯。什幺习惯呢?稍后再说。于是,嫂子把它塞进我的行

囊,我把它带到成都,又带到大连,放进冰箱,就开始纠结。

听爹说过,这东西极好吃,奶奶每年腊月里都要做这东西准备过年,哄娃们,逗乐子。爹说这话是上个世纪中叶。我家刚到包头,彼时,离我奶奶过世已经33年了。爹说得香甜,听得我直流涎水,心生埋怨,生得晚了,无缘与祖母谋面,享受老人家恩泽,自然口福浅薄。爹一一罗列,,祖母腊月里酿的酒,熏的腊肉,灌的腊肠,腌的猪耳朵,口条,猪蹄子,猪拱嘴,,,吹得面红耳赤。全不顾及我的感受。我在想,你把我带到包头来,害我这辈子是品不上这些美味,要是奶奶活着呢,那就不同了。我想😭我奶奶,,,

  我信爹的话,因为那时的他只有41岁,他说狮子糕好吃,吹奶奶的本事,说的是他八岁前的记忆。因为,他八岁时,奶奶就过世了。是他自己信奉的主义,投身的事业,害了他自己。他打翻了自己的家,从此再没有颜面踏上家乡的土地,几十年不知川味何物,不与家乡往来,直到死,也没有弄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幺?


哥的话也信不得。有谁会相信八十老翁的口感呢?

  看着这糕,我既想吃,又舍不得。一想让夫人,儿子,媳妇,孙女都尝一尝,二想留一包作念想,记住前昭堂妹的好。思来想去,切下一角,品品爹的,不,这是奶奶的味道。剩余的又仔细包起,放回冰箱,,,

啊,香,酥,脆,甜,咸,,果然,爹所言极然,名不虚传喔!wo,坏了,这哪里放得下呢,这幺好吃,比我六十几年来在北方吃到的任何甜点都好。脆而不硬,甜而不腻,远不是什幺萨其马,天津麻花,茯苓饼,法国甜品之类可比的。还想吃,就决定去网上搜,天知道能搜到吗?老家的人,个个本份,天生不会做生意,他们会挂网吗?,,,这也是后话。

  哥又说,前昭妹一家是党救了的,啊???

,,,平静的话语从二哥的胸堂流出,把我带回老家的山沟里:她屋里传到她爹那一代已经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了,于是就扔下女人和儿子李前哲,只身到成都打工。一无文化,二无技能,只能做些粗笨活路,就没挣到钱。常说穷人,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得了肺结核,便回到村里养病,转年生下前昭堂妹。不久,他爹就故了,留下孤儿寡母。于是,每年冬天,大姨妈要送些冬衣,春天接济些谷子给她们家,,,

解放后,前哲考上了西南师范学院,毕业当了老师,而前昭妹被一个干部相中,结了婚,从此,衣食无忧,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话说回来,二哥离开西充老家,少说也有半个世纪,两家早已断了音信,这回她冒然来访,着实把哥嫂吓了一跳。

说是千万打听,才访到哥的住处,特地从乡下赶来致谢的?还说她哥前哲,也过世了,心里一直惦记我们一家人。也知道我家受了很多冤枉,一定要来看望。临走,留下西充特产,两包狮子糕,,,

  昭妹妹走了。我在想哥哥的话,,,狮子糕是好东西,哥显然弄错了。因为他糖尿病,牙口也差,难怪他不喜欢。

  前昭妹一家,真是党救的吗?她那时年青,青春涌动,秀色可餐,魅力四射。用哥的话,,,能干,美丽,端庄,善解人意,有西充姑娘特有的风韵,哪个男人不喜欢呢?假如,她年迈或者丑陋,还会有这个结局吗?至于前哲,书读好了,自然考得上大学,读不好,也有另外一种活法,似乎和~~党也扯不上关系。这,哥又没有说对,,,究竟是什幺让哥哥这幺想呢?

  对,宣传。媒体的洗脑式宣传,是他们那一拨人接受的概念化的,大救星价值观教育,使他失去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价值判断,,,,

  倒是前昭妹子,半个世纪后送来的探望,着实让我感慨良久。大姨妈文革中不堪无端受辱,为最后的尊严凛然选择了死亡。当事人已然故去。然,有恩必谢是山里人的习惯。西充人厚道,硬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啊!她也不想想,土改时,我大姨妈被划成地主,而她家是贫农。这贫农感谢地主,这听起来有多别扭。别扭归别扭,然而,受谢的人却的确受用,,,

  于是,狮子糕,在我心中的份量金贵起来,它是家乡人民对我们一家人的怀念,承载着大山里的人对我们的爱。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外乡人如何贬损,也无论我们贫穷还是富贵,有权亦或没权,在他们心中,我们永远是西充一户好人家。

冰箱里的这两封狮子糕,散发着一丝丝乡里乡亲的味道,浸透着我对家乡的牵挂与思念,我舍不得吃,要好生留着这份情意,慢慢享用它的温暖,它的甘甜与醇美。大姨妈乐善好施,前昭妹恩必言谢,咱这个民族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户好人家才走到今天,,,

  这便是历史,真真切切,非概念的历史。其实,中国3800年的封建史,地主和农民是相互帮衬着走过来的。起义,革命,造反,争斗,王朝更迭,都改变不了乡下小民的生活秩序。人,尤其大山里的人,自有一套大山里的民俗乡约。经历动荡,混乱之后,社会系统又归于平静,回归从前。因为,唯有平静,安宁,不折腾,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家族才得以延续。蜿蜒曲折,世世代代,我们,才走得过来,,,,

  我指望,孩子们,再也不受折腾。

  这样看来,我更待见辛亥革命那没有硝烟的革命,以及它的平等,自由与博爱。

  拒绝动荡,珍惜和平,我们这个民族,太需要和平了。。。。




欢迎光临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http://ourau.com/australia/)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