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标题: 禅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 [打印本页]

作者: 会推开就别深拥.    时间: 2016-11-1 02:26 PM
标题: 禅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
禅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



前言:



禅宗的开悟明心之印证,必须经过三量的检验:也就是圣言量、比量、现量这三量来验证。圣言量就是他的所悟必须符合佛陀经典的开示和大菩萨论中的开示,乃至禅宗真悟祖师的开示与公案,真悟者也必定能够理解。


然而其中不仅是智慧上的印证,开悟明心的菩萨必定也要先修行菩萨六度,要有菩萨种性,也就是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的修行与功德。


在上一篇「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幺意思?」的文章中,我们提到开悟明心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有祂自己的功能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能生万法的体性,是真实与如如的体性、是离见闻觉知的体性,这些在经典上都有说明。而六祖大师在开悟明心时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证明开悟明心时必定要亲证如来藏的这些自性。


以下我们用「圣言量」(经典、论典和真悟祖师之开示)和「现量、比量」来说明开悟明心之印证;另外开悟明心也必须有菩萨前六度的修行,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德和般若正知见为基础,真悟者必定有未到地定的功夫,来作观行与断我见,发起断三缚结的功德。

以下我们分三点来说明:



一、如何用圣言量来印证这位学人的开悟呢?

  

1.首先从经典和论典来印证:中国禅宗初祖的达摩祖师传给二祖慧可大师《楞伽经》,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传给六祖慧能大师《金刚经》,这两部经都是作为传承印证用。由此可知,圣言量至少必须依照这两部经典。


然而 佛陀说法三转法轮,第一转是介绍阿含诸经,虽然是主要说明如何实修二乘解脱道,但也有隐覆密意而说第八识,尤其像《央掘魔罗经》也有明说如来藏。


第二转的般若系列诸经,如《心经》、《金刚经》、乃至《小品般若经》、《大般若经》六百卷等,和第三转法轮方等唯识诸经,如《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经》、《胜鬘经》…、这些经典都常常提到第八识如来藏。


因此真正的证悟者,他的所悟必定是与三转法轮诸经不相违背的,他所悟的真心如来藏之体性,必定同于《心经》、《金刚经》所演述的实相心之体性。也必定与诸大菩萨所造的论之开示符合,例如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无着菩萨的《摄大乘论》、玄奘菩萨的《成唯识论》……等。


譬如《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又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经中所说的这些都是真心如来藏的体性,《心经》中的「空」就是指「空性心如来藏」。为什幺空性心如来藏祂跟五阴同在一起,但空性心中又没有五阴十八界等法,也没有智慧也没有无明呢?这些内容看似矛盾,但都是开悟明心之后都能够现前观察而得到胜解。


又例如《维摩诘所说经》卷1〈4 菩萨品〉:「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禅宗祖师南泉和尚也说:「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经典和祖师都说「能了知的是菩提(第八识),一会儿又说不了知六尘的是菩提(第八识)」,看起来很矛盾!但如果真正开悟明心之后,这些一点都不矛盾!并且可以现前观察确实如此,因此真正的开悟明心者,是可以由经典来印证!

2.由禅宗祖师的开示和公案中印证

譬如永嘉玄觉禅师说:「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意思就是说:「经中所说的无价摩尼宝珠,世俗人及佛门未悟、错悟的人都不能认识祂,若是想要获得这个无价的摩尼宝珠,只需参禅求证如来藏就行了;当你证悟第八识如来藏时,就从如来藏里面亲自收得摩尼宝珠了。」

六祖大师在开悟明心时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由此可知,开悟明心是要实证如来藏,明心时一定可以现观此真心如来藏是本自清净,是本不生灭,是自性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是能生万法的。

而开悟明心者一定是可以看得懂禅宗公案!当这位学人与禅宗祖师所悟的内涵完全相同,就可以真正懂得祖师的公案,始自释迦佛陀的拈花微笑,以及诸大菩萨与各个真悟祖师的明心公案内容都可以看懂,可以从达摩祖师到六祖慧能,以及历代真悟的祖师,如永嘉玄觉、马祖道一、百丈怀海,沩山灵祐、德山宣鉴、临济义玄、大慧宗杲等等,到民国的广钦老和尚的禅宗公案来证明。当然这个先决条件是要真实证悟,才能懂得公案的真实义理。

譬如学人问禅宗祖师说:「如何是佛?」祖师回答:「乾屎橛。」意思就是乾掉的狗大便,那为什幺会如此呢?这些都必须是真悟者才能看得懂的。



二、如何用现量和比量来印证所悟的是如来藏?




真悟者必定是经过真参实修的过程,经过一念相应如来藏之后,必定能够现前观察,有现量和比量的经验。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与一念不生的意识心不同,如来藏是常住法,而意识心是因缘和合后才出生的,意识心在「正死位、眠熟位、闷绝位、无想定、灭尽定」五位中当中都会断灭。而开悟明心的真心如来藏,在睡着无梦时,在父母未生前,在死亡之后都依旧存在、五位中都常住不灭!真悟者必定能现前观察行住坐卧时,乃至有情眠熟时,第八识如来藏是如何运作的。

又真实证悟如来藏的人,一定可以现观如来藏的功能体性,是如经典中所说的一样,是如六祖大师乃至禅宗祖师所说的一样,是有能生万法的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的体性,是不生不灭的体性。



三、真悟者必须具足圆满菩萨前五度的福德与般若正知见等观行修行,且必须有未到地定的功夫,与断我见实证初果的功德

真实证悟的菩萨必定有菩萨六度的修行,如果没有,那儘管他知道了如来藏的表相密意,他也不是真正的开悟,因为没办法真实地的转依。

《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判:「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

也就是说,菩萨要先修行一劫、二劫乃至十劫才能满足十信位的修行,十信位的菩萨就是「信不退」的菩萨,这样的菩萨绝对不会归依外道,一定会发菩提心而进入初住位。接着初住到六住就要修六度波罗蜜,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也就是说菩萨要努力布施、要受菩萨戒,要忍辱和精进,要修禅定─「未到地定」的功夫,然后再薰习般若正知见,如此具备前面的条件之后,才能进入第六住位,接着修第六般若波罗蜜多时开悟明心,也就是「般若正观现在前」,并且被诸佛菩萨和大善知识所摄受,才能进入第七住位的「常住不退」之位不退。

1.有人可能会问说:「为什幺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呢?」

因为开悟明心至少具足断我见实证初果,这两种功德都必须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否则都容易退转。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3:「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此即名为圣所爱戒。」(CBETA, T30, no. 1579, p. 590, c3-5)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也就是说开悟的菩萨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他必定有未到地定的功夫断了我见,因此能够破坏一切恶戒种子,所以能够不堕恶道。



2.又有人可能会问:「为什幺需要持戒和布施、供佛、护持正法修福德呢?」

因为《金刚经》中也说过,能够对此经如来藏生起信心,以此第八识如来藏为真实者,都是不只在几尊佛前种善根,都是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善根了。

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由此可知,开悟明心的菩萨一定经过长时间的累积福德,并且他也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因为他有实证初果的解脱功德,他有未到地定的功夫能使他不退转,因此就如弥勒菩萨说的,他能够把一切往生恶道的恶戒种子永害;这样的菩萨就不会造恶业,一定能够持守五戒乃至菩萨戒。如果有人自称开悟,但却在喝酒抽菸犯了五戒,那我们就知道这样的人绝对不是真悟者。


佛陀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600中开示说:「善勇猛!
唯性调柔极聪慧者
,乃能摄受如是法门
若不调柔极聪慧者,此甚深法非其境界。善勇猛!我为有情断诸疑惑,故说如是大般若经。」(CBETA, T07, no. 220, p. 1110, a8-14)



也就是说一定要心性调柔具有菩萨种性,并且又有般若正知见极聪慧者,才能够摄受如此法门,如果心性不够调柔又不聪慧者,那就无法开悟明心了。



结论:由上述几项的说明,我们都知道开悟明心必须要能够经过经典的印证,能够经过禅宗真悟祖师的公案或开示之印证,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的功能体性是不同于意识虚妄心的,能真实验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并且开悟明心者的福德也必须圆满具足,必须修行菩萨六度,能够有布施、持戒等前五度的福德,有未到地定的功夫,有现前观行五阴十八界的生灭虚妄而断我见实证初果的功德,相信有智慧的您一定能够分辨出,而不会被错悟的人误导了。




欢迎光临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http://ourau.com/australia/)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