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标题:
漫谈在澳洲生活的N个“想不到”(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最爱红纤手
时间:
2016-5-18 04:17 PM
标题:
漫谈在澳洲生活的N个“想不到”(一)
编者的话:龚陆林,1989年赴澳大利亚留学,曾在澳洲多家报社任记者、编辑和翻译;也曾当过民族电台播音员。新世纪初,他应邀回国,主要担任电视主持和英语外教工作,现为嘉定区致公党员。倾15年心力,撰得《在澳洲生活的500个“想不到”》一书,凡40万字。作者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对澳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了大量的细部考察。言语诙谐、信手拈来、溶入自我、有感而发,引人入胜。征得作者同意,我们按原书九章的框架,每次一章,含20个左右的“想不到”,先行刊出,以飨读者。
一、政治·法律·民族关系篇
︱01.葡人最早发现澳洲,想不到!︱02.共和问题委决不下,想不到!︱
︱03.澳新合并拥护者众,想不到!︱04.艾士菲变成小上海,想不到!︱
︱05.行政管理级次简单,想不到!︱06.市府缺钱也会倒闭,想不到!︱
︱07.融入亚洲几为国策,想不到!︱08.总理坐车违章照罚,想不到!︱
︱09.移民部长公车赴访,想不到!︱10.打骂孩子邻居投诉,想不到!︱
︱11.芝麻绿豆事打官司,想不到!︱12.轻微罪罚社区劳动,想不到!︱
︱13.监狱搞一条龙服务,想不到!︱14.太平绅士代行公证,想不到!︱
︱15.移民量双位数增长,想不到!︱16.华人社团多达百个,想不到!︱
︱17.中国成最大移民国,想不到!︱18.有奉华人为祖先的,想不到!︱
︱19.多元文化备受争议,想不到!︱20.移民功过评价不一,想不到!︱
葡人最早发现澳洲,想不到!
image
谁先发现澳洲,各种历史书都语焉不详
澳大利亚,一个遥远的国度。她像一片巨大的树叶,悠然地漂浮在南半球烟波浩淼的大洋上。她是地球上最小的一块大陆,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岛国。她位于南半球,介于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名来源于拉丁文Australis,意即“南方大陆”。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2009年3月的最新数字是2170万。
关于谁先发现澳洲的问题(注意:这里说的是“发现”),各种版本的历史书都语焉不详:有的说是荷兰人、有的说是英国人、甚至还有的说是中国人;而比较被人接受且“板上钉钉”的说法是:英国人发现了澳洲大陆,时间是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在大陆东南岸登陆,命名该地为“新南威尔士”。
然而2007年5月的一本新书透露,有一幅16世纪的地图可以证明,最早发现澳洲的其实应该是葡萄牙人,着实让人“想不到”!这本叫《南回归线以南》的书说,收藏在美国洛杉矶一家图书馆的这幅图精准地描绘了澳洲的东海岸。这份地图的出现证明,葡萄牙航海家门多卡在1522年带了四艘船,开进了澳洲(不,此时还应该被称作“南方大陆”)悉尼的植物学湾(Botany Bay)。这个时间点比英国的库克早了248年。据说把地图放大以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植物学湾里的各个海角以及海湾。
居住在欧洲西南、面对大西洋的葡萄牙人应该说是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先行者。为了开辟通向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初,葡人就不断派出船只,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进行探险活动。1494年,他们绕过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8年又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终于开辟了通向东方的航路。葡萄牙人到达东方后,听到了有关南大洋有“黄金岛”和“女人岛”的传说,觉得这两种令人诱惑的东西“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从1519年开始,他们就不断派出船只,去南大洋探险。据葡萄牙史学家记载,他们的探险家在航行中发现了“未知的南方大陆”,只是没有船只到达那里的直接证据。
地理上的“发现”一词常常被误用。我以为,“发现”者未必就是以后的拓殖者或这片土地的主人。谁都见过月亮,能说是他的么?但在500年前那个时候,没有卫星遥感,甚至没有望远镜,“发现”的具体“行为特征”应该是登上过这片土地,最好是留下某些“证物”表明非我莫属。显然,那时葡人的“智商”同英人相比还是相差一截,要不然,后者怎么会取前者而代之,成为“日不落帝国”呢?248年后,英国的库克船长拿着前人留下的“地图”一路南下,不但在植物学湾滩涂轻松地插上了米字旗,日后还源源不断地将本国的“问题公民”输送到这里,才“成就”了它在南半球的一番伟业。所以,归纳起来说,英国人是不折不扣的“殖民者”,而最早“发现”澳大利亚的是葡萄牙人。
所幸,还是有一些间接证据证明葡人在这片土地上“存在”过的事实。1542年在法国出版的一幅地图上画了一块叫“大爪哇”的陆地,它和爪哇南岛相邻,且形状和澳洲北部地形很像。又如在一幅1569年绘制的地图上,在爪哇以南画出了一块名为“比奇”的陆地,并在陆地旁标出了“皮坦岛”。比奇陆地和皮坦岛很像澳洲北部的阿纳姆陆地和格鲁特岛。而这些地图的来源和依据就是作者根据葡人的航海日志绘制出来的。
共和问题委决不下,想不到!
image
江泽民会见共和运动先驱、澳洲前总理基廷
整整21年前,当我还没有赴澳留学的时候,有两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1、号称富裕发达的西方国家,为什么老百姓的存款很少?2、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学位越高工作越是难找,博士生没有工作?十年的“滚爬摸打”,这两个问题已经搞得很清楚了,这是后话;可是,十年下来,两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并且至今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1、号称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为什么那么多人信教?2、号称民主的西方,有的国家为什么还实行君主制?于是,“共和问题委决不下,想不到!”也就呼之欲出了——
共和派与保皇派关于澳大利亚未来政体的争辩旷日持久。共和运动的先驱者是前总理保罗·基廷(Paul Keating)。在成立联邦国家的100多年里,澳洲一直是英联邦的一个成员国,尊奉英国君主作为自己的国家元首,要将自己国家的宪法交由英国议会通过,英国君主签署才能生效。澳洲的国旗,至今仍然保留着英国国旗上的“米”字徽,以显示澳洲依旧是英国的一个附庸国。
澳洲共和运动主席马尔科姆·谭布尔(Malcolm Turnbull)曾指出,每一个澳洲孩子应该知道,有一天,当他长大并且足够优秀时,他能成为自己国家的元首。然而,现行的宪法只能使孩子长大后,可以在许多方面运用他们的才智,唯独无法登上国家元首的宝座,这是十分荒唐的。共和派认为,澳洲成为共和国时,才能自豪地声称,澳洲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并对澳洲自己的未来承担起责任。澳洲改成共和制,将为澳洲提供新的能量和驱动力,并且能够提高澳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同澳洲工党不同的是,自由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为现行的宪制“唱赞歌”,将现行宪法形容为“加冕共和制”,抨击共和派的改制理由不足。国家党也是拥护现有宪法的党派之一,该党“旗帜鲜明”地表示,现有的宪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民主政体。保皇派认为,澳洲拥有凌驾于政治之上的国家元首。现在的澳洲总督是由总理提名、每州的总督是由州长提名的。但是,在共和制下,这些职位可能由当选的政客担任,这可能导致不稳定政府,因为可能会出现总统与总理之间的权力斗争。保皇派表示,共和不会改善澳洲的贸易、经济、失业、贫困和国债。澳洲人在所有民意测验中,从未将共和列为他们希望政府采取行动的十大事务。他们更认为共和意味着改变现有的象征,彻底毁灭澳洲的文化遗产。澳洲改变为共和制,将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他们认为将这些钱用于卫生、教育、环保及减少国债更好。保皇派声称,现时的君主立宪制已存在了100多年,没有理由去改变和破坏现有的制度。他们更认为,要成为一个共和国,至少要对宪法作70处更改。
1999年,澳洲就推行共和制还是继续君主立宪制举行了“全民公决”,但功败垂成,争取成为共和国的气势也逐渐消耗殆尽。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0%的澳洲民众希望与英国脱钩。但许多澳洲人也认为,只要英国女王还活着,改变现在政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现任澳洲国家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由王储查尔斯取代,大多数澳洲人宁愿澳洲成为共和国。《澳洲人报》(The Australian)刊出的民调结果显示,46%的人支持澳洲成为共和国,34%的人反对,不过如果查尔斯成为英国国王时,上述数字变为52%的人支持成为共和国,反对的只有29%。
2008年9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呼吁在野的反对党——自由党新领袖谭布尔(即共和运动主席)支持澳洲走向共和,可惜此时的谭布尔已从原先坚定的共和立场稍事“退却”,认为只要英国女王还活着,改变现在政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差不多同时,澳洲绿党议会领袖鲍勃·布朗(Bob Brown)向上议院提出议案,希望在2010年联邦大选时进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在澳洲选举出一位总统以“取代英国女皇”。布朗的发言人表示:“这将检验澳洲民众对共和制的意见,也能检验民众对此的热情,是否会随着金融危机而降低。”
澳新合并拥护者众,想不到!
2010年,由UMR市场研究公司发起的一项关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合并的调查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项调查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各1000人进行了问卷回答,题目是:对于新西兰合并到澳大利亚,成为它的第七个州,你有何意见?结果:占25%的新西兰人表示愿意新西兰成为澳洲的第七个州,但71%的民众持反对意见;而37%的澳洲人支持两国合并,持反对意见的则占52%。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爱尔兰人与英国合并的倾向、魁北克人与加拿大合并的倾向、甚至还有蒙古国与中国合并的倾向,就是没听说过澳新合并的消息。可是,不管你信不信,“消息”还是在那里“摆着”: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将近一半的新西兰人进行了投票。其中48%的人相信,如果新西兰并入澳洲,他们的生活水平将维持不变;53%的人认为,教育状况也将不会发生变化;64%的人确信,这将使新西兰本国的防务大为改善;而60%的民众认为,在澳洲政府的管理下,新西兰的种族矛盾将会恶化。
时间回到100多年前,1901年,澳大利亚的六个殖民区改制为州,并组成了澳大利亚联邦。当时的澳洲宪法为新西兰并入澳洲提供了条件,但新西兰选择了保持独立。然而澳新两国的经济总是交织在一起,1983年两国签订的《更为紧密的经济贸易关系协定》,使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历届政府也从那时起为朝着建立单一的经济市场而努力。
对于澳新合并,我的解读是:1、世界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也许是当代政治家的政治“游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求变”的心理;2、“冷战”以后全球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分”的浪潮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如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和前捷克斯洛伐克;3、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又反过来烘托了一种“合”的势头,只不过目前采取的多是“欧盟”式的“散合”。例如前英联邦秘书长唐·麦克金农(Don McKinnon)就坚信,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合并是不可避免的,他预测这种合并可能要到下一代人才会实现。麦克金农曾任新西兰外交部长和跨塔斯曼海商业圈主席。2010年3月,他在新西兰电视台《问答》(Q&A)节目中表示,和澳大利亚达成正式的合并协议只是个时间问题。他说:“居住在澳洲的新西兰人将近50万。新西兰人不想在两个国家都缴纳税款,也不想总是需要办理入境和通关手续,他们会尝试去消除这些东西。”麦克金农相信,这些转变将是以人为本而非出于政治动机。
然而新西兰工党领袖菲尔·高夫(Phil Goff)则表示,新西兰没有理由需要并入到澳大利亚。他说,即使澳洲在合并问题上并不会失去什么,但是新西兰并入到一个较大的国家,就意味着需要放弃自己的民族特性。新西兰人以自己的文化、历史和认同感而自豪。建立单一的经济市场并不需要通过两国合并来实现。
新西兰前总理麦克·摩尔(Mike Moore)也表示,新西兰必须变得“更加坚强”。他认为,新西兰不会因为成为澳大利亚的一个或两个州就能将经济问题全部解决。新西兰总理约翰·凯伊(John Key)也并不热衷于加入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总理发言人表示,新西兰并入澳大利亚并不是目前政府优先考虑的事项,总理没有兴趣对调查的结果给出评论。
艾士菲变成小上海,想不到!
image
艾士菲市繁华的利物浦路
艾士菲(Ashfield的音译),位于悉尼市中心西部6-9公里,为两条交通要道巴拉玛打路(Parramatta Rd)和利物浦路(Liverpool Rd)所环绕,是一个声名鹊起的地方。从1788年殖民时期开始至今天,她迎来送往,目睹世事变迁,留下了多少开拓者的足迹。这里有华人先贤梅光达传奇式的故事,也有新移民造就的“小上海”。
1989年,对于艾士菲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头。将近45000名中国留学生象潮水一样涌入澳洲,其中大部份抵达了悉尼,而这批留学生中的上海人,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艾士菲,作为他们的安身之处。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称,精明的上海籍学生之所以看中这座城市,是因为她是从悉尼市中心花一块多钱乘火车所能到达的最后一站,再往下乘,票价将增加一档。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历史赋予艾士菲的机遇便显得十分偶然,但城市的命运却因此获得深刻的改变。
1990年,第一家上海留学生开设的德利肉店出现在利物浦路上,随后是“第一间”亚洲食品店,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商业效应开始快速启动。1994年,我所工作的第一家报社《华联时报》也设在这里。到了1996年,艾士菲境内利物浦路段的两侧,已密集着以上海移民为多数的各色华人商铺。作为西区唯一的物美价廉的“购物天堂”和新南威尔士州第三大“中国城”,它吸引了邻近地区的大量居民前往消费,从而使这座城市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繁荣气象。两百年以来,艾士菲的景色第一次变得如此生机勃勃和明亮照人。由于中国移民的这一功绩,艾士菲市在主流社会中获得了“小中国”的诨号,而她在中国社区又被称作“小上海”,其主大街利物浦路段则被人叫作“上海一条街”。这些大同小异的称呼意味着:以中国移民为主体的第三代移民已经在澳洲崛起。
在艾士菲主要商业街利物浦路,到处可以看到写有中文字的招牌。走在人行道上,一个个上海人店铺明亮的招牌从行人眼前闪过:上海城隍庙小吃店、上海梅龙镇酒家、新上海小吃店、夜上海点心店,再往前走一段又见上海“老饭店”。一个个“上海”字样,一声声上海乡音,处处是亲切的面孔,处处是熟悉的环境,令人一进入艾士菲市就仿佛回到了家乡——上海,使饱尝思乡之苦的海外华人,在悉尼唐人街之外也能找到一丝心灵慰藉。
在近十几年中国赴澳留学生中,上海学生是属于较早的一批,他们当中许多人选择了在艾士菲居住,成为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悉尼的“大本营”。当四五万名中国留学生获得澳洲永居身份后,上海新移民又率先在艾士菲商业中心投资,开办餐馆、海鲜店、车行等生意,打开了市场局面。艾士菲,注定象她的名字的音译所显示的那样,“爱是非”。对于上海人的口碑,众说不一,有人说他们狡诈刁钻,有人说他们吃苦耐劳、精打细算,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汽车、房子、生意,处处走在了别人的前头。
此后,艾士菲市政府改造了火车站,兴建了步行街,一个崭新的悉尼内西区重镇冉冉升起。随着中国人在海外经济实力的提升,许多人另置物业,搬离了这个地区,往年上海人摩肩接踵的场景已经不再,但我每年返澳,一定会去上两三趟:看看这里的人,回忆一段镌刻着我中年奋斗的美好“影像”……
欢迎光临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http://ourau.com/australia/)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