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标题: 新西兰5000公里自驾游记——哈密尔顿 [打印本页]

作者: 城市童话    时间: 2016-10-19 02:00 PM
标题: 新西兰5000公里自驾游记——哈密尔顿
2005年,女儿结束了新西兰怀卡托大学三年多的学习生活,4月中旬毕业典礼后,准备回国。早就听说新西兰是世界上着名的绿色花园之国,我们一家准备趁此机会到新西兰旅游一趟,计划往返21天。
  哈密尔顿
  4月6号晚9:00飞机晚点一小时后,一家三口终于登上从香港国泰航空飞机飞往奥克兰。
  7号中午,当地时间12点左右抵达奥克兰。女儿的朋友小马,开了辆两门轿车从哈密尔顿专程来接我们(这里大多数中国学生都是买两门的小轿车)。好容易将行李和人都装进去后,就直奔哈密尔顿。
  哈米尔顿是新西兰第一大内陆城市,全国第四大城市,离奥克兰有近两小时车程。到达哈密尔顿已是下午3点。我们住进小马预先预定的一个印度人开的MOTEL,每天85纽币,据说很便宜了(等游完南北岛后得到了印证)。我们住在临街的一楼的一个房间,出门就是人行道,隔壁是房东开的一个小商店,东西比超市要贵。离我们住的MOTEIL不远,大概5分钟路程(走路),有一家大型超市,据说是哈密尔顿价格最便宜的。房间是个带卫生间、厨房的单间。房间不大,但很干净、设施齐全,唯一缺点就是临街,车多太吵。房间里有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电视、冰箱、微波炉、多士炉、电热水壶、全套餐具一应俱全,24小时都有热水,卫生间备有浴巾、擦脸毛巾、香皂、洗发水,最让我喜欢的是,还是精致彩色压花的带香味的卫生纸。入住时,房东给了我们一瓶牛奶,开始不知何意,进房间后看到餐桌上的咖啡、红茶、白糖后,才明白牛奶是配饮料的。这也是我们日后每到一住处的必备配给,因为所有的MOTEL都免费提供咖啡、红茶、白糖,有的还提供朱古力或水果糖、或几块小曲奇饼。
  因为在怀大还要办些事情,我们准备在此停留两天。为了感谢小马,准备晚上请他和他的女朋友去一个中餐馆吃饭,哈市有四、五家中餐馆。安顿停当后,离吃饭时间还早,我们一行来到怀卡托河边。怀卡托河将哈市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主要是商业区、政府所在地。怀大校园坐落在河东,女儿生活过三年的HOMESTAY也在这个区。这里的房子90%是带有前后花园的一层木质屋,五颜六色的屋顶,和各有特色的造型,有如在童话世界。市内最高建筑的市政府大楼也只有8层。据说沿河住宅是高尚区,房价比其他地方要高,大约要在40万钮币。河两岸是茂密的天然植被,灌木丛生,野花遍地,树木参天,很多树都要两三人才能合围。沿河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小路,曲径通幽。4月是南半球的秋天,有些树叶开始发黄,有些则变得火红,配着河边若隐若现的红、绿色的房顶,蓝色的怀卡托河水,以及水上自由自在戏游的成群野鸭,色彩斑斓,浑然天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中餐馆坐落在哈密尔顿的市中心最繁华的维多利亚大街上。所谓最繁华街道也只有双向两车道,所有的商店都只有一层。下午五点多钟了,街上只有零零散散的行人和往来的车辆。这里更像一个安静祥和的乡村市镇,全然没有国内大城市的喧嚣和压抑感。餐馆老板是个东北人,门面不大,有近10张台,全是小台。不知是时间尚早,还是生意清淡,我们是唯一的一桌食客。我们点了四荤两素家常菜,还有米饭,结果等了40多分钟才开始上菜。想来,幸亏客人少,否则会饿昏人的。菜的水平实在平平,但终归是中餐!一顿简单的家常饭,吃掉了90纽币(相当于人民币近600元)!据说这家中餐馆还是哈市最经济实惠的一家。纽国的物价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看来我们决定自己做饭,为此次自驾游带汽车冰箱的决策绝对英明!
  8号上午我们途经怀大校园,去拜访照顾女儿生活三年的后妈老贝(房东)。怀大校区没有围墙,教学楼、电脑房、学生公寓散落在绿荫、湖畔,就像一个天然大公园。参天大树,绿草成茵,野鸭划破明镜似的湖水,林间小路几乎见不到太阳,几个的学生或教师坐在林边草地上的休闲桌前看书。学校正在上课时间,在各个停车场里都停满了车,行人很少。时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中国学生匆匆走过,kiwi学生有骑自行车,也有踩着滑板去上课的。居然还看到有光脚上学的外国学生。据说很多kiwi学生很穷,靠贷款上学。中国学生相对条件比较好。
  老贝已经六十岁了,本地人,身体很健康,这与她独自操持打理这个家,经常的体力劳动有关系。儿女都已自己成家,不在一个城市,她独自一人生活。老贝人很热情、善良、开朗,但也比较谨慎、保守。她坚守着自己中产阶层的身份,从来只在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市场购物,拒绝去低价超市,称:会迷路。她与一些品牌店的合作居然都有几十年了。更令人不可想象的是,她开了一辈子车居然没有收到过一张罚单!老贝家正如大多数新西兰人一样,一座带有前后花园的,单层的灰色房顶的小洋房坐落在树木成荫的谧静的街道旁。说是在路旁,实际上,从人行道经过花园门口,到家门口至少还有近十米。人行道及通往家门的通道,都清洗得一尘不染,难怪女儿养成光脚到处跑的习惯。主人用热情的拥抱迎接我们,还为我们准备了自制的小点心和茶。老贝和女儿立即亲热地热火朝天的聊了起来,我们只有点头、跟着傻笑的份。然后老贝又从车库里抱出了一大摞信件、杂志、邮件,都是女儿回国期间帮助代收的。
  这所房子估计有150平米左右,进门是约20平米的长方形的客厅,客厅只里放置了一套三件五座的浅色布艺沙发,一个简单的电视柜上安放着一个21寸老式电视。客厅另一端是通往花园的宽大的落地玻璃门,可以看到花园里的彩色遮阳伞和白色休闲桌椅。在客厅的左侧,一个固定吧台把面积跟客厅差不多房间,一分为二地隔成开敞式的厨房和餐厅。餐厅一侧的通道通往卧室,一扇门通往车库。
  厨房四周墙上是白色的吊柜,白色的一体化地柜,镶有电炉、烤箱,微波炉、洗涤盆、操作台。厨房宽大明亮的窗户上挂着白色勾花的窗帘,在靠窗的地柜台面左边放着一盆绿色的植物,右边则摆放着一只兰底白花磁盘。整个厨房洁净无遐,让人几乎要怀疑这不是常年住家,而是售楼处的样板房。餐厅里只有一张铺着白色勾花台布的餐台,四把餐椅, 还有靠墙的一只大花瓶里,插着几只开有碗口大的黄玫瑰格外引人注目。女儿大叫着奔到花瓶前,恨不能把鼻子贴到花上。这些花都是老贝从自己花园采来的。房间的台面、卫生间窗台、浴室梳妆台,各处都摆放着老贝从花园采来的植物。
  餐厅往左转,是连接车库和通往卧室的一个小小过道,在这里,有一个家庭用的小锅炉,还有洗衣机、烘干机,还有一个壁柜,里面全部是清一色白色的浴巾、毛巾、床单等,至少有几十条。早就听女儿讲过,老贝每天都要把这些东西进行换洗。下几级台阶,就是车库,里面放着老贝的一辆深绿色的小轿车,车身擦洗得锃明瓦亮。车库里依然是十分洁净,地面、墙壁没有一点尘土,仍然可以光着脚进来。女儿的一些行李也放在墙边,用一条漂亮的花浴巾盖着。
  通过餐厅向右的通道,左边顺次是一间小巧的卫生间和一间宽大的浴室及一间小淋浴房。通道右边是两间卧室。老贝住右边靠近客厅的一间,一面墙的落地玻璃门外,就是春色满园的花园。通道的尽头两边各一间卧室,就是寄宿的中国学生住的。女儿三年来一直住在老贝隔壁那间稍大点的卧室。卧室里两面墙都是通透的大窗,窗外就是后花园宽敞的庭院。花园里有个青藤缠绕的花架,花架下是一个用几根粗大原木制成的笨重、敦厚的双人座椅。因时间久远,油漆已全部脱落,露出略微发黑的粗慥木纹。但是它与这个幽静的花园又是那末的和谐。一棵黄玫瑰树就在她的窗外,打开窗子,盛开的玫瑰花就在眼前,香气袭人。花园里盛开的各色草本鲜花,在嫩绿的草地衬托下显得格外艳丽,阳光下的花园里只有小鸟们的喧哗。卧室里一张单人席梦思床,一张写字台,墙上镶嵌着一面墙的大壁厨。床上雪白的床单,房间里洁净无暇,据女儿讲,老贝每天都要给他们换床单、被罩,帮他们打扫卫生,洗衣服。可以看得出来,老贝把她的这个家像事业一样的经营着,简直可以讲,完美无缺!我们感叹,在老贝的照顾下,女儿有如住星级别墅般的度过了三年!
  我们只能通过女儿向老辈表示感谢,感谢她三年来对远在异国的女儿的照顾。当然,我们也不失时机地将这份特殊的缘分留在相机和录影带里。
  告别老贝已是近中午时分,午饭后,开始做出发前的准备和采购。首先去办理AA卡,这是一种汽车协会会员卡,会员可以享受在全国各地24小时汽车救援、维修服务。这是自驾游非常必要的准备。然后去Information Center(Visitor Information Network)办理我们行程第一站惠林顿的住宿,以及汽车过海轮渡的订位。Information Center是新西兰全国连锁的旅游服务中心,在那里可以为游客提供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各类住宿预订,还有汽车、轮船地订位等等服务。而且他们还备有全国及各城市地图,完全免费索取!有他们的帮助,在新西兰的旅游就畅通无阻。其实不是旅游旺季住宿可以不必预订,但考虑到达惠林顿、皮克顿都是晚上了,还是先预定为好。轮渡却必须预订,否则临时去会没有位的。一切手续半个小时就办好了,订了惠林顿、和皮克顿两地的MOTEL,还有汽车过海轮渡位,效率很高。
  然后就是采购给养了。在大超市里购买了一些鸡翅、蔬菜、水果、鸡蛋、面包;关键是在一个韩国人开的亚洲食品超市里居然买到了中国酱油、醋、挂面、老干妈辣酱,甚至还有生饺子皮。商品标价基本上跟国内差不多,只是要乘上汇率。比如饺子皮,也是2.4元一包,跟深圳差不多,但是要乘上6点几的汇率就可观了。鸡蛋价格稍好一些,他们将鸡蛋按大小规格编号,不同规格价格不同。我买的7号蛋,6个一合1.6纽币,相当于人民币10元多。蔬菜最便宜的是西生菜和大白菜,西生菜像中国的大洋白菜一样大,一样结实,不论大小都是0.99元一个,足可以吃两顿。水果里数苹果(国内市场上常见的纽西兰小苹果)最便宜,0.99纽币一公斤,有的商场甚至按袋出售,一袋至少也有3斤多。不知何故,在那里苹果都很脆,水多,甜,但在国内买到的却都是面的。虽然采购价格高,但比起在外面吃就太便宜了,外面一顿饭的费用,自己做饭,至少一家人可以吃3天,而且质量高。
  晚上,女儿的朋友,热情、能干的茉莉花 ——正在就读护士专业的北京女孩,要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吃饺子。我们一起在韩国店买了饺子皮,超市里买了肉馅,她用自己采来的野菜做馅,在他们租住的房子里,用借来的桌椅,摆上了家宴。看来他们很多时候都是用这种最经济、简单、最具中国传统的办法来解乡情。和他们合租房子的鬼佬见我们来了,自动避了出去。七八个人围着桌子,有坐、有站,有用盘子也有用饭盒的吃着饺子,以果汁代酒频频举杯。虽然条件简陋,却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触景生情,想起当年我们下乡插队时的情景。三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女俨然也是在插队,不过却是洋插队!看着这群在异国的年轻人,由衷感叹:孩子们也不容易!




欢迎光临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http://ourau.com/australia/)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