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 繁体文字浏览 获取学校资讯请访问大学论坛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奈的仕途:李白和杜甫的求官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utism°给 发表于 2016-11-1 14:2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您需要注册并登录,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两位大诗人之所以求官,一则是都有政治抱负,二则也是为肚子计。假如他们生在今日,不需炒作,靠稿酬就可达到小康,靠名声就可进入仕途,也就无需再写求官信了。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时期中国诗坛的双子星座,韩愈盛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赵翼评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近日,细读李杜二人的“求官信”,始觉二人求官的急迫与酸楚,感叹中国文人对仕途的痴迷与艰辛。


  开元十四年(726),26岁的李白离川求仕。李白抱负很大,要“济苍生”、“安社稷”,既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却又自视甚高,不愿走通常的科举考试之路,而选择了另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来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被召去做官。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着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自寓。他先隐居在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接着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之后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


  遗憾的是,李白求仙访道,并未引起朝廷重视,更没被召去做官。于是,急于“匡扶社稷”的李白觉得时间耽搁不起,便“屈身”接触裴长史李长史之类地方官吏,忙不迭地掏钱请客,结果钱花了不少,官却没做成。开元二十二年(734),34岁的李白专程赶到荆州治所襄阳城,拜见了据说凡经他推荐、提拔的人、无不官运亨通的韩荆州(即韩朝宗,时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并递交了求官信《与韩荆州书》,用白话文译如下: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怎幺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傲慢,不因他们微贱而轻视他们,那幺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15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30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慨,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着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情洋溢、气慨凌云呢?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作冀州刺史,选拔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这都是前代人所称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如逢紧急艰难有用我之处,我当献身效命。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谢谢!

澳洲商家广告展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