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 繁体文字浏览 获取学校资讯请访问大学论坛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朝饭局:宋朝有没有通心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最柔軟的x1n原 发表于 2016-11-1 14:2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您需要注册并登录,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爱吃面,也爱吃意面,尤其爱吃意面里的通心粉。


  通心粉很好玩,捏一根还没下锅的通心粉,一头放到水里,一头放到嘴里,轻轻一吹,水会咕嘟咕嘟冒泡。通心粉也很容易入味,煮面的时候,水分、盐分、油脂、香料、排骨的香味儿、鱼骨的鲜味儿、香菇的香鲜味儿,呼啦一下子都来了,它们一边往表面上附,一边往内壁里钻,里应外合,内外夹攻,入味会很快。


  但我始终不知道通心粉是怎幺加工出来的,直到去年读了大仲马的《大仲马饮食词典》。大仲马说:“将其(强筋面)和成面团,充分揉搓,塞进一个金属圆筒,圆筒置于加热器械的中央,下面有类似网栅的东西,开缝的宽窄视需要而定。面团受到挤压,从缝中流出,形成细长的条,两边粘在一起,通心粉就制成了。”


  大仲马是作家,也是美食家,他的版税至少有一半花在了吃喝上,他吃遍法国,也吃遍欧洲,他吃过的好东西比我见过的都多,他是真正吃过见过的主儿,他说通心粉要用机器制成,说明至少在他那个时代,制作通心粉是离不开机器的。


  假如摆脱机器,纯用手工,能不能做出通心粉呢?我觉得可以。


  我做过试验:第一,选用强筋面,往面里放盐,放草木灰(草木灰既能降低面团的酸度,又能帮助蛋白质分子形成网链,增加面团的韧度);第二,稍微放点儿水,把面和得非常硬,使出全部力气,能和多硬就和多硬;第三,把和好的面团裹严实,放到阴凉干燥的地方,让它饧上一整天;第四,把面团切成粗条,揉光,裹严,再饧上一整天;第五,把粗条搓成细条,用抻拉面的手法抻得非常细,挂到通风处晾干。经过这样的试验,蛋白质析出到表面,面条内部只剩水和淀粉,水一蒸发,自然会空心。这个试验我做过两次,两次都成功了,所以我坚信现在一定有手工制作的通心粉。


  我觉得宋朝应该也有通心粉。首先北宋人懂得用草木灰和面,其次在南宋养生食谱《奉亲养老书》中,做面条要“馊之”、“停一宿”、“揉一二百拳”,“馊”即和面,“停一宿”即饧一夜。用草木灰和面、长期饧面、反复揉面,抻拽、切丝、晾干,蛋白质会析出,水分会跑掉,做出来的面条应该会空心。(李开周)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谢谢!

澳洲商家广告展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