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需要注册并登录,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留学生无论是将来打算留澳或回国发展,都很希望在求学生涯中了解澳洲社会。但是限于各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不少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澳洲本地社区,被视为“透明人”。
- v" Q. |9 v4 \# Q9 t/ i- l 日前,由澳大利亚未来领袖研习所开展的针对中国留学生的“青年领袖研习论坛”在悉尼举办,其中一项培训内容为介绍澳洲的政治经济以及社区方面的情况,倍受欢迎。" a4 \( c0 m1 V& X
网上曾流行一个词汇叫“中国幽灵”,指一些来自中国或者东亚的留学生,虽然和其他学生一起住在学生公寓,但从不社交,除了熟悉的人之间的聚会,甚至不向舍友们介绍自己。
5 F/ K6 s- M$ \* i$ w “抱团”的利与弊
4 w1 X# o2 g' x/ i 日前,澳洲政府公布有关海外留学生人数的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人数继续稳步上升,仍居在澳海外留学生之首远超其他国家,占澳洲境内留学生总人数的28.5%。
! b2 l0 T$ m* a 然而,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中国留学生的个体生活更应受到关注。中国留学生们来澳洲前,无不豪情万丈,但到澳洲后一些人却渐渐沉默。& X1 M+ _9 a+ V1 P- `
一直以来,不单是在澳洲,在其他一些中国热门的留学国家中,都会出现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留学生更倾向于形成封闭的小圈子,“抱团”与和自己语言生活习惯相近的人一起生活和学习,也更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S, w7 k( Q# T# r0 ]2 d1 h
对于这种抱团现象,有教育研究专家指出,这既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可以彼此帮助照顾,克服在异国他乡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也有着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提高外语水平、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对留学所在地的了解,同时也导致这些留学生们与当地产生巨大的隔阂。& g" }" o& H& c" {% o5 W- h
部分中国留学生的这种依赖小圈子行为,不单单引起国内家长、教育学者以及澳洲本地华人议员和华社领袖的关注,也让当地学生倍感好奇,有的当地学生会疑问,“我真搞不懂,如果喜欢和中国人一起玩,吃中国菜,唱中国的流行歌曲,看中国的电视,那为什幺要出国,留在中国不是更方便获得这一切吗?”
, [% i0 C( L4 f部分留学生止步五大母语圈
9 m# V9 m3 S) T ^ 今年6月毕业于悉尼大学,拥有会计和金融硕士学位的小梁(化名)对留学生抱团深有感触,“因为我也曾经是这幺一步步走过来的”。 m& w2 e: A; |, \: _: u+ y
小梁介绍,从他个人的经历来看,留学生刚来的时候基本面临几个圈子。一是初到澳洲,与国内的众多亲友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为中国关系圈子;二是一起上课的同学圈子;三是室友;四是同学和室友的朋友圈子;五是工友,也就是打工的时候认识的人以及其朋友。对于一些留学生来说,他们的交际范围也就止于这五大圈子。
2 A6 j" g$ v$ H$ }4 Q 出于一些中国传统观念或者是功利的因素,一些大学专业中往往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比如商学院。此外,一些留学生由于语言或者经验的门槛,刚到澳洲的时候也大多是在华人的公司企业打工,比如餐馆和超市。4 K4 M; L n5 P9 [3 B; |
而一些中国留学生出于安全感和生活习惯的考虑,在租房的时候也大多和熟人,或者同样来自中国的学生合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国留学生无论是学习生活和工作所接触的人还是以华人为主。& L/ @9 J7 g8 k. N' X e
小梁说,其实如果再向前多迈两步,参加校内外的一些社团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生活圈子将进一步扩大,但是不少人难以放弃自己的母语圈。4 X% `9 N- z+ _/ u O5 ?
而难以放弃熟人圈步入本地圈也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时间上的安排,作为留学生,首先要过英语关,其次要过专业关,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其次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少留学生除了上课还要打工,一些留学生表示很难挤出时间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再次是一些留学生虽有心找当地企业打工,但语言、经验门槛比较高,因而只能到华人背景的公司。最后是由于没有渠道去了解,因为周围的圈子都是华人。
/ V) Z2 ]$ v! s/ j5 i2 ], P9 S8 r 华人议员剖析“拦路虎”
) y+ X% I9 t! w" {: f 新州华人上议员、澳大利亚未来领袖研习所的创始人王国忠认为,新州有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在此就读,中国留学生在澳融入本地社区存在的困难有三大方面:一是语言,二是文化,三是价值观念。
7 {" Y% \( m: s* h9 |7 E 语言上的障碍无疑是首要因素,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桥梁,一些留学生自己觉得语言不好,不愿意主动开口和接触,导致与其他背景的学生和本地人交流减少,结果圈子更加固化。
' J5 h- ~! R1 `+ p, ~. q% x3 Y% h 其次是文化上的差异。一些留学生对于本地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的了解不深或者根本没有兴趣,看的是中国的电视,听的是中国的歌,关注的是中国的流行文化。
, _( K, {- q. [2 A" |+ `% f, H 虽然对母语国的热爱无可厚非,但既然在澳留学,或者将来有打算要留下发展,那幺对当地的了解和与本地人的沟通便必不可少。而文化上的差异还包括其他各方面如运动、生活上的细节等。一些留学生感觉差异太大也就失去了沟通融合的动力。
% F% r/ u/ J8 y; g 再次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方面的差异。对于一些留学生来说,语言可以不断地锻炼提高,文化方面比如兴趣爱好也可以培养,但是固有的一些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容易改变。
$ r; Q s' L1 ?4 q如何摆脱“幽灵”标签
$ @% d) t: O: G! X$ R 然而,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希望留学生涯是全方位的体验,不仅仅只是拿到一个学位,而这个学位由外国大学授予而已。
0 r1 b, V+ {" Q2 k2 _ 摆脱“幽灵”标签,摆脱“透明人”的笼罩,是一个痛苦而漫长,并且需要好奇心、恒心和勇气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对此,王国忠也针对留学生融入本地社区遇到的障碍给予3点建议。
) C; _5 {2 t4 d r. K 首先是多了解本地的讯息。他表示,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如果留学生有意愿要了解本地社区,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澳洲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者各种机构均设有自己的网站,留学生可以通过搜索相关信息从而对澳洲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
t- G- c9 H' d& U1 r e7 { 其次是努力多接触本地人,多参与本地社区的活动。王国忠非常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活动。
( x$ R, |! b: [3 W: ~5 ]% V2 T. k: p/ { 再次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勇于融入。 d9 L+ a) [! D7 ~) L- p7 Q7 ^
社会各界为留学生融入铺路# W" b% A* W c2 \- u5 \
王国忠表示,澳洲社会各界也应更多关注留学生群体。无论是大学校园、当地社区或者本地的华人社团机构、专业人士、企业等,也应多和中国留学生沟通,主动提供一些留学生关心的信息,互相沟通,促进留学生融入本地社区。1 k/ ?* |: w1 L! w# s
日前举办的“青年领袖研习论坛”,便为与会留学生们提供了和一系列重量级人物对话的机会,并就留学生关注的话题进行探讨和沟通。
0 t( _. K s: G9 Y* e1 z 谈及为何举办这种青年领袖研习论坛的原因,王国忠表示,希望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给他们机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给他们机会训练讲话技巧,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9 Z8 E( V+ l8 r. w4 O1 P" y& h 周硕称,他在悉尼市中心创办的集团,也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给应届毕业留学生,而留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中,在金银交易这一领域,他最看重的是诚信和英文的交流能力。: \2 ^- H* U2 _' y8 u7 o
周硕说:“交流能力,并不仅仅只是英语口语是否流利,还包括充分了解如何与人沟通以及相应的技巧。”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