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 繁体文字浏览 获取学校资讯请访问大学论坛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列文章:签证传秘之天龙八步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责任编辑 发表于 2016-10-19 10:4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您需要注册并登录,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系列文章:签证传秘之天龙八步3


良宵080324于悉尼


三.“天龙百步”:提供申请材料不要怕多,要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澳洲移民部的每一个签证项目,都有明确的文件清单,签证官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挑刺拒签,因为中国人口庞大,所以凡是适合华人申请的项目总是大大超过移民部规定的额度。在这种情形下,审理官员和申请人从未谋面,毫无印象,只有一大堆文件、公证书、证词、数字、日期。要想提高成功率,就要在和别人大同小异的文件中,努力地、又是恰到好处地展示你的个性形象,让官员审到你的材料时,从最初的排斥心态,在你提供的大量丰富的素材面前,慢慢建立起有血有肉的形象,转变到最后认同的立场,大笔一挥,OK了。
1995年,我申请儿子来澳州陪读,但是想不到被拒签了,理由是 “有移民倾向”。这是一条不容易反驳的理由,也是移民部到处挥舞的大棒。我准备提出第二次申请,可是客观情况并没有什幺变化,因此没有什幺新材料可以补充,那幺再次被拒的可能性非常大。请问读者,你会怎幺办?
那时候悉尼的华人移民代理善讲国语的还不多,大多刚出道,我们不放心,而且我心里已经有了底线:和孩子分手已经超过五年,如果这次再办不成,我就准备放弃澳洲拼搏生涯,打道回府了。在这种背水一战的心态下,我决定自己申办,自己负责,免得将来怨天尤人,就算责怪代理也无补于事。
为此最后一搏,我动足了脑筋。
首先“以情动人”。在儿子的出生公证书里附了一张五年前我们和儿子在中国过生日的彩照,并说明:“五年来我们虽然朝思暮想,却再也没有重现过这样温馨的一刻。五年来,我们的儿子,已经从幼小儿童长大成了懂事少年,您还要他再孤苦伶仃地等待下一个五年,成了大小伙子再来到父母身边吗”?
当然这段话,我的英语不足以表达,专门请好友撰写,在此鸣谢肖先生。
其次“列文示意”。在必须提供的已经缴纳下一期学费的收据后面,附了一份“毫无关联”的清单,列举我当时在华文报上发表过的几十篇文章,同时把所有题目译成英文。然后发挥道:“所有父母都是无法忍受和子女长期分开的,相信您
也是这样想的,这有违人道。我很愿意继续在澳洲为多元文化作贡献,但这需要先生您的大力支持,免除我的后顾之忧”。
第三“以节加压”。我在报上偶然见到1995年是“国际家庭年”,有一篇小豆腐干的文章报道。我赶紧剪下来,再把字体放大复印,又用我蹩脚的英语翻译回去,不过重点突出了这一句:“澳州政府正在积极配合国际家庭年展开一系列促进家庭团圆的亲子活动”。言下之意,你可不要不配合哦。
第四“以信传意”。我让十来岁的儿子用幼稚的笔触,亲笔写信给澳大利亚驻沪领事馆,申述天真而急迫的心情: “爸爸妈妈寄来的照片上有澳大利亚美丽的蓝天、白云、和平鸽。亲爱的叔叔阿姨,请您让我早一点到澳洲亲眼看看吧”。
第五“以捐代心”。当年当时正是来势凶猛的新州山火肆逆之时,连我们在悉尼市区也天天闻得到浓烟味。我让儿子在亲笔信的末尾,表示了他对父母的担忧,再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600元给新洲大火救灾用。(后来收到领事馆回执)。
严格来说,上面这些补充材料,都是可有可无的,在法律层面上并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在“海陆空、情理法”的综合效应下,审理官面前浮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合家欢颜而充满期盼的家庭,他不得不思前想后,很难一笔拒签的了。如果材料单薄、三言两语,又怎幺指望激发审理官的同情恻隐之心呢?
一般来说,审理官也是希望申请者的材料丰满些完整些,便于他作出有把握的结论。材料单薄,容易招致否决,所以这招“天龙百步”,是申请各类签证的“常规武器”,还望读者充分挖掘,多多利用。
(下期写“天龙跨步”)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谢谢!

澳洲商家广告展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