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需要注册并登录,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0年2月底,我们应邀来北京参加健康护理培训。离开福州时,天气热得都可以穿短袖了,可是越往北去越冷,到了北京,不得不又穿上棉衣、棉裤和棉鞋。培训处有十来亩地,培训主办方希望爸爸和我能帮助指导学生种菜。我们先做堆肥实验。这里人多,而且都实行素食,所以有的是果皮菜叶,但这里没有家畜,一点点粪都没有。而且,3月的北京还经常下大雪,户外的温度太低了,按常规方法就是3个月也做不出堆肥的。怎幺办呢?我们根据堆肥的原理,开动脑筋,用红糖和当地腐殖土培育出堆肥菌,加入少量煮熟的黄豆,作为棕色材料,把所有的果皮菜叶等绿色材料都切碎,然后和棕色材料一起拌匀,用塑料编织袋装着,放在锅炉房里发酵。每周把堆肥翻一遍。这样,30多天后,所有的材料都分解得看不出形质了。接下来,我们尝试制作液体肥。根据资料,我们知道淘米水是培养乳酸菌的好材料。这里人多,淘米水也多。我们用一只非常大的塑料桶盛每日的淘米水。加入少量的红糖,几天后淘米水就发出酸奶一样好闻的气味来。为了增加液体肥料的营养成分,爸爸又用塑料网装些完熟的堆肥、煮熟的黄豆和退过盐煮熟切碎的海带浸泡在淘米水中。我们就用这样的液体肥来浇菜。
那年北京天气比往年都冷,都四月了地里还不能种东西。爸爸和学生一起用塑料膜搭了个简陋的育苗棚。我们在棚里育了一些生菜、大白菜、西红柿和茄子的苗。培训处的老师急着要在地里种菜,虽然我们觉得还不是时候,我们还是和学生一起在地里撒播了一些菠菜、油菜和油麦菜。虽然用了地膜,但天气忽冷忽热,我们掇复地盖地膜、掀地膜,今天怕菜苗被冻死,明天又怕菜苗“长腿”了。即便如些精心地照料,菜苗还是长不好。由于当时堆肥还没有做出来,没给菠菜和油菜下任何基肥,所以一开始菜苗长得很慢,而且又黄又弱。我们只好用液体肥来追肥。每次用液肥浇菜,两三天内,菜就会变绿一些,长大一些。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教训,一是没到时候不要栽种。我们没到时候就栽种,无论是金钱还是工夫都要多花,结果却不见得好。二是种菜一定要上足基肥。如果不上肥,不如不种,免得占用土地和浪费种子。
在南方,春天是雨水最多的季节。可是北京的春天却非常干燥。我们头天刚浇了菜,第二天菜地又干了。我们按照当地农民的做法,把塑料水管放在菜畦里,接通水龙头,让水在畦面漫流,浇它一个晚上。我们计算了一下,这样一个晚上要耗水2030吨,可是还浇不透一块10米多长、1.5米宽的菜地。而且,太阳一晒,风一吹,过不了两天,地又都干裂了。散步的时候,我和爸爸仔细观察附近的土层剖面,发现这里的表土层非常薄,只有十几厘米,表土下面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和粗沙,难怪不管浇多少水,都会漏得光光的,表土层总是干干的。后来,爸爸想了个好办法。他在菜畦两侧挖浅沟,一有空就用水管把水引到沟里,让水均匀地,慢慢地渗透到菜畦里。这个方法我们一直用到现在,效果相当不错,以前把水管放在菜畦里,水管附近的肥料都被冲走了,菜长得又小又黄,用这个办法也可以避免这个部题。另外,我们也使用了覆盖。没有覆盖,头天浇的地第二天就干了,但是有覆盖的地方,浇一次水可以保持潮湿两三天。我们还发现,在南方,农民们都是把菜畦整得高出地面的;但是这里的农民却是把田面整得低于地面。这是什幺缘故呢?原来,南方雨水多,菜畦高出地面是为了便于排水,但是北京天气干燥,田面如果高于地面,一浇水,水都漏光了,但田面如果低于地面,却能起到积水的作用。这也是一种保湿的方法吧。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