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 繁体文字浏览 获取学校资讯请访问大学论坛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子女做“穷孩子”为何又要“富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刀 发表于 2016-11-1 11:5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您需要注册并登录,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提议,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装穷,防止孩子成为败家子。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此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58人参与,其中“80后”占53。6%,“70后”占27。9%),87。3%的人赞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2009年5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说句真心话,我在看了《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这样的调查结果后,心情格外高兴,高兴的理由是我们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在家庭教育理念上必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在高兴之余,我更多的还是忧虑:为什幺家长们想的与做的却是“两张皮”呢?


  事实上,我们稍微回想一下多数父母过去“曾经的做法”,便会明白“中国妈妈”在美国成了贬义词的这个并不深奥的道理。什幺包办呀,攀比呀,尽管形式上五花八门,但其内容如出一辙。这样的“惯例”几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可谓中国特色吧。不过,现象归现象,问题是要透过现象找到正确的答案——科学育人观。


  由此,我想到“天鹅效应”的故事。故事说,一座山下有个天鹅湖,湖上有个岛,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平时,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则在岛上养鸡喂鸭。一天,一群天鹅从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便把小岛作为中转站停下来。于是,孤独而又善良的老人,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给这群天鹅吃。可是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坚持“住”了下来。湖面冰冻时,天鹅无法获得食物,老夫妇敞开大门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样的关怀每年都延续到春天来临,直至到湖面解冻。这对老夫妇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奉献他们的爱心。后来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从此消失了。只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毫无疑问,故事中渔翁夫妇对天鹅的爱,是一种善良的爱,绝对无私而又真挚。不知为什幺,我怎觉得渔翁夫妇酷似中国不少的父母,“天鹅”自然就是那些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无论是渔翁夫妇也好,还是“天鹅”们也罢,他们都是悲哀的,悲哀在“好心办了坏事”之中。对此,难道我们中国父母们不该从“天鹅效应”的故事中接受教训吗?


  有学者调查发现,美国的中国移民家庭中,在子女教育上可笼统地分成O派和P派。O派(Open)是指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P派(Push)是指在子女教育上多采用推压的方式。在教育上,P派父母主要抓孩子学文化和一些特长,如学钢琴、学体育、学舞蹈或学体育等。孩子的成长轨道大多被家长规定好,而孩子也必须乖乖地顺从父母的意愿。而O派父母呢,则较少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而是使自己成为子女的好朋友。他们多是鼓励子女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发展,给予子女较大的选择空间,开放而不放任,鼓励而不盲目攀比,让子女有快乐的生活而不是仅为父母争光。我曾记得,高尔基有句名言:“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可见,我们当父母的家长们,不能像“老母鸡”一样,一辈子充当为子女遮风挡雨的角色。相反,我们应该培养子女从小自立,让孩子像海燕一样不惧暴风雨勇敢地翱翔,掌握和具备竞技的本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孩子“未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说教育孩子虽然没有“克隆”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教孩子学做“真人”,再具体到文题上的“穷孩子”而言,就要学学盖茨的“狠心”,把自己的资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会不留给子女。这样类似的“榜样”还不少,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拥有10亿美元资产的巨富,但他对子女的零花钱却卡得很紧。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许乱花1分钱。可是,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父母与之相比是否脸红了呢?


  “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因此,我们不管是对孩子“补偿”心理也好,还是“攀比”满足虚荣心也罢,都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从《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在“穷孩子”环境中长大,我对此举双手赞成。鉴于此,我也来个“实话实说”:真心期盼广大家长朋友们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谢谢!

澳洲商家广告展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