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 繁体文字浏览 获取学校资讯请访问大学论坛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西秋雨:也能浸泡出唐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您需要注册并登录,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三秦大地上,绵绵细雨从八月底就开始了,鲜有晴天光顾,前段日子,天天细雨纷飞缠绵无期。家家谈天气,户户话秋雨,今年是怎幺啦?


  笔者才疏,愿为大家解读一二。同时,拉出秋雨浸泡过的唐诗晒晒,以作消谴。





   “华西秋雨”其事


  往年,最早从8月底就开始了,十一月左右才结束,雨季随着太阳的南归及西伯利亚冷气流南下而南移,从北部向西南地区,基本上是二十天左右一个台阶。十一月份之前,暖湿气流基本上撤出我国大陆。


  华西秋雨,其实说的就是这段时间,冷暖气流在我国地貌的第二阶梯滞留,所产生的降雨现象。北方冷气团会冲过第一阶梯,在第二阶梯的低山高原及盆地的上空形成云盖,而南方暖湿气流还在不断北进。至此,通过复杂的地形爬升,或形成对流,或形成准静止锋。便造成了华西大面积降雨。


  华西秋雨主要集中在陕西中南部、甘肃一部、湖北湖南一部、云贵川一带。这种气候现象也勾起了不少文人的诗作!


  《夜雨寄北》,秋雨中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即插景又抒情,写景,“巴山夜雨”、“涨秋池”。抒情,“君问归期”、“何当共剪西窗烛”。且说写景,巴山夜雨,说明是四川或是陕南与川交界处所下的雨;涨秋池,涨满了秋天的江河池塘。我们再看看,就一个巴山夜雨,就能让诗人李商隐“归期未有期”吗?原来,在川陕鄂及云贵一带,这里的秋天,会是长时间的雨季,缠绵不断,称为华西秋雨。所以,李商隐才会不确定其行程,便对朋友这幺答。不过再想想,为了回复朋友一句话,就说雨不停需要些时日回来便可,何必即写景又抒情的,最后还来句:回去再说说巴山夜雨的心境吧!





  其实,不光是华西秋雨阻隔着诗人北归的期限。其实还有一个政治原因。李商隐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在巴蜀任职,其实是外调、排挤,在党派斗争中,李商隐是牺牲品。所以,他的北归不是他说了算的,政治斗争不停止、他也翻身不了。所以,君问归期未有期。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很好奇,这首诗是李商隐给谁写的,有人说是给妻子写的,也有人说是给朋友写的。那幺到底是给谁写的呐?


  有资料记载,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是写赠长安友人的。内容也可看出,“君”说明是给要好的朋友,“君问归期”是说明在世的人且有书信来往的。这个人是谁呐?


  抒情,“未有期”、“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这是给知己给至亲的人要说的话。你问我什幺时候回来,我真的不知道,也做不了主,天气不允许、政治不允许;我只能弱弱地回一句,什幺时候我们才能在一起共处窗下,剪烛花、话情谊;此时,诗人一定在美好的憧憬中哽咽了,好像这些和归期一样无期遥远;算了,就说了一句,等我回来了给你说现在巴山夜雨时的状况吧!确实是很感染人的,虚实景结合,问答相错。把一幅华西秋雨夜渲染的无比动容。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在归雁中守望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


  寒蛩乍响催机杼,旅雁初来忆弟兄。


  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


  子虚何处堪消渴,试向文园问长卿。


  这首诗作出自温庭筠,其人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而李商隐也是,政治上不得志,长期贬迁,可谓是同病相怜,而二人关系非常友好。


  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在《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渭城”、“旅雁”、“报秋声”、“问长卿”,可见是一位长安好友在思念挚友,想询问归期?当雁南归的时候,就在入秋的时候,在长安的我忆弟兄,你在那里能承受那些“消渴”之苦嘛!便找时机打听你的消息。


  李商隐,就回答了;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就对了!华西秋西延绵不断,阻隔行程,是一方面。政治斗争不止,他也无法升迁,或许回长安。只能把与朋友的美好愿望当成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再现。最后干脆把话题扯到夜雨之上。


  一幅景,一首诗,一段历史记忆。在延绵的华雨秋雨景致中,我们回到了唐诗中的思念与惆怅,品尝出了诗人人生的酸甜。一问一答,情谊至深。温庭筠欲问消息,表达情怀;李商隐惆怅无奈,而又言辞恳切动情,充满憧憬。


  秋雨依然是,往事越千年。品味华西秋雨浸泡出的唐诗,体会至真友谊!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谢谢!

澳洲商家广告展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