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联系我们 | 繁体文字浏览 获取学校资讯请访问大学论坛

OurAu - 澳洲华人社区 - ourau.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哪类人最不宜出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责任编辑 发表于 2016-10-19 11:0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您需要注册并登录,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每一个人都适合出国留学,但那些想留学的人出国前至少应想清楚4个大问题。在这4个问题想清楚之前,切不要匆忙做出留学决策。” * h& O  O4 F# r: a0 l6 H
  徐小平曾在电话中强烈建议正在上大学的外甥暂不要出国。徐小平对外甥说,“我反对你出国留学,是因为你还没有汲取足够的中国这块土地所能提供的养分。在留学之前,你首先要让自己获得我身边那些优秀学生的素质,包括优秀的英语口语,然后才适宜出去。”
7 a5 B0 ?$ q$ t8 f3 ]: Y  为了避免成为“留学垃圾”,到底有哪些人不适宜出国留学呢? ; f% h$ v3 b: o* u' N2 f
  自称与留学中介是同行的徐小平认为,从宏观方面来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出去留学,因为留学就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所进行的一次全民族再教育,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吸纳国外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吸收不同文明国家的发展成果。如果对留学进行广义的理解,种类很多:有两周考察、3个月培训、半年拿证书和1 2年取大专文凭、8 10年获博士文凭等,这都是留学。徐小平还提出一种新观点,他认为“留学”是学习先进的东西,但并不一定要出国,因为国内已有一些很好的学校,它们提供的教育水平足以让“留学”在国内进行。
7 z. E! B7 M( Z- z8 O2 q! Z+ i- O  他说,如果你的“语言”、“金钱”、“意识”和“目的”都还没准备好,那就不适合现在出去。这是留学必备的4大方面。
# J: l, c5 g3 W, f  “我要旗帜鲜明地说,出国去学语言那是扯淡,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
/ x7 t  i! _6 v) ]# S+ W  你的外语已足够应付出国了吗?徐小平认为,出国是需要语言的。比如,学英语的,“托福”成绩至少要有600分,“雅思”成绩至少考6分。如果没有语言工具,那就根本不适合出国留学!他特别强调指出,那种认为出国去学语言的说法根本就是胡扯。 8 Y1 Y* L3 N3 \# X
徐小平说,外语学习完全可以在国内完成,“如果你的语言不好,千万不要着急出国。” & p( v  m" z. V, q- t3 D7 N
  你准备的金钱已足够应付出国了吗?“留学中的语言和金钱就像人生命中的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没有人不带水就踏上沙漠之路的。不过,确实有人不带钱想去攀登留学高峰的。”这是行不通的。对于徐小平的这个问题,2002年发生在日本酒田短期大学里中国学生的集体悲剧应是最好的一个注脚。 % G6 e+ J( w( [7 D3 x
  你有留学意识吗?徐小平说:“中外文化和中外财富的巨大反差导致了出国目的发生质变。出国原本是通过出国学到国外好的东西,然后过上好日子。” , J3 t$ [8 r  T& _: r4 @
  问题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往往把出国本身就当成了“好日子”,于是,“为了出国而出国”。 4 g8 z& f; y1 y
  3年前,记者第一次采访徐小平现场咨询时,就有一位并不是很年轻的女士赤裸裸地说:“我不知道出国干什幺,反正我就是想出去。” : Z) Y" ~9 I, [; I; G
  徐坦白地说:“那些把出国本身当作好日子的人往往没有好日子,甚至没有日子过。” , l/ J2 X: X; _( Y9 Z* e
  你的留学目的很清楚了吗?徐小平常常强调自己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就是他这个领域内的人也未必容易搞明白的语言,而且,时空跨度很大。他说,留学有三大境界,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获取“就业竞争力”、获取“行业领导力”以及获取“社会推动力”。因此,想出国留学的人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留学目的到底是什幺,否则,留学就会丧失意义。 - H7 {4 L/ b0 R: w3 U/ l
  “对于工作比较稳定、年龄介于25岁至35岁、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事业发展空间特别巨大的人,出国留学一定要小心谨慎。” 7 Y# ], r; S+ Z/ y9 \
  徐小平特别提醒说,这些人出国前一定要把自己出国的“得”与“失”进行量化,然后加以比较。尽管留学对一个人命运的改变是无法估量的,但徐小平的理论是,这种无价的改变则是建立在有价的基础上。
, {+ {3 [; R8 \; {1 b/ B0 j4 Z  徐小平再次重申,目前,在整个中国留学市场上存在一种“留学集体无意识”现象。
! s6 F8 \5 d; h  徐举例说,上海某大律师,35岁,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赚了很多钱,但因内斗而败走。大律师当时想去英国剑桥大学读法学博士。徐则认为,这位大律师既然已经获得了在中国法律界的杰出地位,也许依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但完全犯不着中断自己的职业生涯出国留学。 * W5 ?+ [5 }! [6 S/ p6 T
  “他的留学前景肯定不坏,但他的机会成本太高。”徐小平说,“反正他有钱,是个有经验的大律师,国内又紧缺律师,不如在国内再建立一个新的律师事务所,再利用自己的经验把自己最熟悉的这个法律事务做大。更何况,他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被赶走,而只因管理冲突而分开。这位律师应从这场内斗中吸取教训。因此,他根本用不着去剑桥大学,而只需建立自己的事务所而去招聘剑桥大学学成回国的法律毕业生就可以了。” " }3 S% p  S% I% b0 {( S) M
  这个例子,说明了徐小平先生的一个基本观点:留学,是为了追求职业以及事业的竞争力。
; D* e7 n/ x" \0 @7 _- n; V  对于上述第4个问题,徐小平特别强调,他们应再多想明白两个问题:第一,在自己所在的行业里能否达到一定的高度?第二,在你所在的行业里能否再有提升的潜力?如果“能”,不妨再继续做,以获得“行业领导力”。对于徐小平的这种观点,2001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说,美国大学生往往在经济景气的时候暂时放弃学业而走向工作岗位,而一旦经济不景气,机会不多时,再回到大学里读书诸如商学院之类的。 来源:中华网  文:陈铁源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谢谢!

澳洲商家广告展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